多元文化(原住民)手工藝課程 蔣佩玲老師
教學設計理念
原住民傳統手工藝-編織、皮革、魚簍製作不但環保又很美觀,這些器具,不僅展現原住民日常生活用具的聰明智慧,也記錄著為環境打拚的辛苦。本課程介紹原住民社會常見的編織器具,除了希望學員們了解不同族群日常用品編織製品,透過實際運用隨手可得的材料,替自己做一個實用的置物籃或飾品,訓練學員的手部肌肉,觀察力,耐力,以及審美觀。
學習目標
(1)了解相異族群編織製品的運用及製作,提昇個人文化包容性。
(2)隨手做環保,學會利用常見的材,創意出實用的東西。
(3)透過聆聽活動,欣賞並學習相異族群的日常文化。
(4)學習說出簡單的泰雅體問候詞/物品名稱。
居住於台中縣和平鄉松鶴部落的泰雅族蔣佩玲,以創新使用彩色打包帶材質,編織提籃,重新賦予原住民傳統技藝及環保素材新的生命。剛開始接觸編織是因為對原住民文化感興趣。由於時代的進步,藝術文化的演進現在也朝向多元化發展, 讓打包帶不只是打包帶。運用原住民傳統藤製額頭頂籃的編織工藝,加上泰雅族圖騰元素,讓打包帶年輕化、時尚化,除了原住民傳統文化傳承外,還讓更多年輕人認識打包帶,認識傳統藤籃編織,讓原住民編織也可以走在時尚流行的尖端。
https://www.chinatimes.com/newspapers/20101213000096-260202?chdtv
http://www.trimt-nsa.gov.tw/eventdetail?id=9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t7BIPM-IrUc&feature=youtu.b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