:::

2024家庭培力營 Day 1-2│「見到別人的辛苦,希望自己的經驗能夠幫助他人。」 │活動實錄

分享到Facebook(另開新視窗) 分享到Line(另開新視窗) 分享到twitter(另開新視窗)    

「見到別人的辛苦,希望自己的經驗能夠幫助他人。」——11組家長與孩子的復元培力

用過晚餐後,朝露男子們與家長們再次回到大教室,  
延續下午的課程。  
晚上的「悅納你我它(下)」依舊由臨床心理師/助理教授張家群老師帶領。  
或許是在休息與晚餐時間的醞釀,  
家群老師觀察到許多家長自然而然地交流起來,  
因此他一開場便特別提到:  
面對減害與復元,家長們應該試著組成自助團體,  
「一個人或許走得快,但一群人才能走得遠」,  
畢竟我們都知道,復元是一輩子的旅程。
晚上的課程中,  
家群老師邀請大家練習「聽」與「說」的藝術。  
朝露男子站到內圈,圍成一個圓圈;  
家長則在外圈,各自選擇一位稍微熟悉、但不是自己孩子的男子。
活動開始,內圈的男子要描述對面男子身後的家長,  
每一位的描述,需要逐漸加深、擴展。  
起初,他們僅僅描述穿著、外貌等外在特徵,  
但不久之後,  
便有幾位男子開始談及對方的眼神、神情,甚至情緒,  
他們從一個姿勢、一個動作中,引申出豐富的聯想。  
而這些話語,不僅讓被描述的家長聽見,  
也進入了那位家長孩子的耳裡——  
原來⋯⋯別人是這樣看待我的父母;  
原來⋯⋯我的母親雖滿是不安,卻依然堅強挺立。
接著,換外圈的家長描述他們選擇的男子。  
由於有些熟悉,這些家長表達得格外坦率與真誠,  
甚至有些家長給出了深深的祝福:  
「你很貼心地在照顧大家,是個體貼的孩子。」  
「之前聽你聊起家人,知道你很孝順,真心祝福你未來一切順利。」  
「我們一進門就注意到你整潔的穿著,相信你日後的生活也一定繽紛璀璨。」  
而這些讚賞,也悄悄進入了男子父母的耳裡——  
原來⋯⋯別人是這樣看待我的孩子;  
原來⋯⋯我的兒子是如此溫暖善良,悄悄照亮著他人。
然後,家群老師邀請大家,  
去找一位你「想要說說話」的人,  
大家有五分鐘的時間,可以在角落聊聊,並寫下感想。  
這個對象可以是剛才描述你的家長,  
也可以是那位給你祝福的男子,  
可以是看見了自己父母不一樣一面的同學,  
也可以是對自己孩子心有所感的家長。
突然間,
每個人彷彿擁有了新的視角,新的眼睛與耳朵,  
有了不同的感受,也觸碰到嶄新的心靈。  
五分鐘過後,寫下的話語被投進紙箱,  
接著,每個人輪流上台抽出並朗讀:  
「你絕對是獨一無二的,要相信自己。」  
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難處,這不是是非題,加油!」  
「努力終會有成果,願你常展真誠笑容。」  
「見到別人的辛苦,也希望我的經驗能成為你的幫助。」
這,或許就是「家庭培力營」最深的意義——  
課程固然重要,  
但更重要的是,在這段復元的路上,  
我們能彼此相遇、相知、相惜,  
在同行者的眼中,看見自己的價值與勇氣,  
在他人的故事裡,找到前行的力量與希望。
明天還有半天的行程,  
不知道又會帶來怎樣的感動⋯⋯

 


480970943_1053950723434964_2654708863658578816_n.jpg
480964095_1053950680101635_7880687571337839341_n.jpg
480965884_1053950726768297_6095967368726287480_n.jpg
480966211_1053950730101630_2291928212103452035_n.jp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