:::

2025 朝露男子 家屬培力營 兩天一夜 | Day2 | 學會放手是最深的愛 | 活動實錄

分享到Facebook(另開新視窗) 分享到Line(另開新視窗) 分享到twitter(另開新視窗)    

減害與妥協的灰色地帶

今天的營隊從一個提問開始:「用藥到底帶來了什麼傷害?」

有家屬分享用藥對個人、家庭、社會的巨大衝擊——腦筋錯亂、傷害自己與他人、父母因壓力中風、違法、醫療資源佔用⋯⋯但討論中我們也聽見另一種聲音:「關鍵不在於用藥與否,而是如何面對用藥者,如何在這個過程中接納他們。」

我們學習到,用藥者其實可以分為三種類型:有些人用藥是為了緩解身心症狀,有些人是為了解無聊、尋求刺激,有些人則在用藥與戒斷之間掙扎。理解這些差異,讓我們看見:用藥不只是對錯的問題,更是複雜的生命困境。

#減害與妥協的灰色地帶 💭

「減害」,就是當所有治療處置都無效時,不得已選擇的策略。有家屬分享,他們學會在對錯之間尋求妥協:「只要孩子能正常上班、回家吃飯、不混亂,就是好結果。」這不是放棄,而是避免陷入鬥爭、對抗、焦慮與逃避的惡性循環。

關鍵在於用藥者能否清楚自己的界線——若界線清楚,家屬會較放心;若界線模糊,焦慮就會吞噬整個家庭。

#家屬的復元更重要 🤝

「用藥者的復元是漫長過程,但家屬常在藥癮者之前復元。」 家屬復元快的原因,在於學會避開破壞性模式,以情緒健康的行為幫助自己與他人。

我們學習非暴力溝通——觀察、感受、需求、請求。學會不再命令、威脅與要求,避免說出「你看你用藥就會這樣」等指責性話語。我們理解,持續的責罵與抱怨只會讓藥癮者更抗拒,而破壞性的溝通源於內心缺乏安全感。

#帶著愛分離💙

在藥癮家屬與孩子之間,還有個重要議題:「如何設定界線?」

「帶著愛分離,不是狠心拋棄,而是放手讓對方成長。」 就像孩子上學時的哭泣,父母最終需要放手讓孩子獨立。這是一種「拋棄化成祝福」的過程。

界線的核心是:「我相信你可以自己處理。」 具體表現為「不要出嘴、不要動手、不要幫他做」。當孩子要求借錢時,家屬學會堅定地說「我相信你一定可以」,而不給予金錢。即使擔心他們會因此去借高利貸,也要相信他們能處理,只是會付出更多代價。

這很殘忍嗎?表面上看起來是的。但長期而言,這是一種健康的選擇。設定界線不是不管對方,而是為了避免自己也倒下,為了更有能力支持他人。

三個重要的放下 🌱

復元過程中,我們需要學習三個「放下」:

放下控制:控制他人只會帶來更多痛苦

放下評價:批評與指責無助於解決問題

放下期待:對成癮者放下所有期待,只要他們活著就有希望

我們學會辨識情緒勒索,學會說「不」,或以「讓我想一想」來回應,避免立即反應被勒索。我們理解:停止對藥癮者的投資,如同停止投資會賠錢的股票,是為了減少傷害。

今天,我們學會了:

溝通不只是說話,更是看見

陪伴不只是在場,更是理解

界線不是冷漠,而是愛的保護

放手不是放棄,而是給予成長的空間

家屬的復元優先於成癮者,照顧好自己才能更有能力支持他人

感謝今天每一位願意敞開、願意對話、願意學習的夥伴。當我們學會「帶著愛分離」,復元就開始了。🫶


2-1.jpg
3-1.jpg
4-1.jpg